庆祝新中国和丹麦建交70周年,1731年到广州的丹麦商船图和两国交往故事来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丹麦驻华大使馆 及时投降的原因 庆祝新中国和丹麦建交70周年,1731年到广州的丹麦商船图和两国交往故事来了。

庆祝新中国和丹麦建交70周年,1731年到广州的丹麦商船图和两国交往故事来了。

2024-01-15 05: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50年中丹建交时《人民日报》的报道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

丹麦多家媒体在1950年5月11日报道了丹中建交的新闻,这是其中一家媒体的截图

图片来源:Frederiksborg Amtstidende,statesbiblioteket.dk

1950年6月24日,毛泽东主席接受丹麦首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使阿烈克斯·穆克先生递交的国书。

同年夏天,时任丹麦驻华公使穆克来到了北京,他在坐落于紫禁城附近的东华门南河沿的甲11号开设了丹麦王国公使馆。

1950年丹麦公使馆从上海迁回北京的时候,使馆办公处和馆长官邸都在东安门南河沿,紧靠紫禁城。1965年那条街改名为东安门南街,1981年复改名为南河沿大街。图为公使馆以及通往馆长官邸的大门。

穆克公使在他的致辞中说,国王陛下、丹麦政府以及人民极为重视保持“愉快地存在于中国和丹麦之间的良好和友好的关系”。

丹中数百年深厚友谊

其实,丹麦与中国交往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第一批丹麦商船抵达了中国。而早在一百多年前,丹麦就已开始在中国设立外交机构。丹麦是唯一一个与中国有着超过一个世纪不间断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

从1732年至183年 丹麦亚湖公司派出一百多艘船到中国。图为其中之一,以国王克里斯钦六世的王后的名字命名的"索菲·抹大拿王后号"。绘于约1760年。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官方时间轴,跟随时间的步伐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丹中大事”珍贵影像吧~

70

1676年

第一艘丹麦商船"福尔图那号 "于1676年抵达中国,开始与中国通航通商。

1912年

第一个位于中国首都北京的丹麦王国公使馆开设于哈德门大街。

1924年

丹麦王国公使馆设于北京使馆区东交民巷。

1935年

丹麦王国公使馆设于上海外滩。

1950年1月

丹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5月

丹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丹麦王国驻华公使馆开设于东华门南河沿。

1956年

丹中两国的外交关系由公使级升格为大使级。

1974年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搬迁至北京市使馆区三里屯东五街。

2020年

丹麦王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70周年。

丹中关系史上的珍贵影像

丹中友谊源远流长,照片为我们记录下了百年来历史上的众多时刻。通过一组丹中关系史上的影像,让我们对丹中友谊有更深刻的认识吧~

1674年丹麦国王克里斯钦五世致函中国皇帝康熙,提议在丹麦与中国之间在航运和贸易的基础上建立友好关系。

最早一批到达中国的丹麦船只之一:“克里斯钦王储号”舰,于1731年驶抵广州。标志着两国贸易与航运交流的开启。

“克里斯钦王储号”舰1731年驶抵广州的时候,舰长和货督都请当地的“画像师”给他们画像:左为货督之一,负责贸易的彼得·穆勒,右为该舰的舰长米凯尔·春诺。

第一家与中国贸易往来的丹麦公司。

第一个在北京住下的年轻的丹麦商人彼得·基鲁尔夫1874年建立了一家商贸公司,基鲁尔夫公司。他的商店成了北京与外部世界的主要商业联系,且在基尔鲁夫返回丹麦后继续营业多年。

1882年大北电报公司将其在上海总部迁到了外滩。图为外滩7号的老建筑,这所房子一直被使用到1907年这里建起来的新建筑为止。

1896年丹麦派来第一位职业领事之后,丹麦王国领事馆就在外滩紧北的黄埔路25号开馆。

在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的时候,大北电报公司在北京众多的小街,所谓的胡同中的一条开设了一家电报局。

1906年大北电报公司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电报站。电报员居住在一位满清王子的老四合院里。丹麦国旗表示了去坐落在老北京饭店紧后面的“丹麦博览会”的路。

1912年,丹麦公使馆在哈德门大街附近建立了自己的使馆,阿列斐公爵是在中国首都的丹麦外交机构的首任馆长。

第一个丹麦驻华公使馆开设于1912年,这里是悬挂着丹麦国王克里斯钦十世和王后亚历山德克里娜画像的入口处。

欧森20岁时来到中国,受雇于中国海事海关,从1921年初至1923年欧森是丹麦驻华公使。

丹麦驻华外交机构由于政治形势的变迁在北京和上海等地数次迁移,1924年起,丹麦公使馆设于北京使馆区东交民巷6号,彼时的公使高福曼先生在这里住到1932年。

从1932年至1957年丹麦驻沪总领馆的办公地点在图中所示建筑的3楼。丹麦驻华公使馆从1935年至1950年与总领馆共用这幢建筑。

欧斯浩公使在1932年至1939年间是丹麦驻华使节。1935年他将公使馆迁到了上海,在上海一直住到1939年。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时,辛德贝格守护了2万名临时难民,甚至还建了一个小医院,拯救了众多中国公民的生命。(戳此回顾辛德贝格先生的故事)

1950年,媒体报道丹中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6月李先念副总理出席丹麦大使馆国庆招待会,与任1968年-1972年丹麦驻华大使约恩·斯腾贝克·汉森合影留念。

1974年10月22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来访的丹麦首相鲍尔·哈尔特林。同时,鲍尔·哈尔特林也是唯一一位会见毛主席的丹麦首相。

鲍尔·哈尔特林首相和周恩来总理1974年10月在北京的会晤是丹麦和中国两国政府首脑之间的首次会晤。

玛格丽特女王陛下与亨里克王子殿下曾到访过中国许多地方,其中包括北京郊外的长城。

1981年10月安克尔·约金森首相访问中国。在中国他也会见了邓小平。图中站在安克尔·约金森首相和邓小平身后是讲丹麦文的甄建国,后来成为中国驻丹麦大使。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的故事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丹麦王国驻华公使馆回到了北京。

两国的经济政治往来越来越密切,1956年,中丹两国的外交关系由公使级升格为大使级,北京的丹麦王国驻华公使馆相应地改名为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

1974年7月新的丹麦王国大使馆大院修建完工,图为使馆办公建筑前举行的文件签字仪式。

1974年6月5日,也是丹麦宪法日,由丹麦著名建筑设计师盖尔德•伯恩布什设计的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

新的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位于北京市使馆区三里屯东五街,建筑和设计结合了丹麦功能主义的主要特性和中国建筑传统的特色,既有简洁实用的北欧室内设计,也有中国的四合院庭院结构元素。

全面开启新篇章

2020年标志着丹中两国在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绿色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国际领跑者,加深与中国在该领域的合作是丹麦政府的工作重点。

在最近的进博会上,丹麦携23家食品以及相关领域的企业参展,是丹麦食品企业参加进博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成为了双方经贸关系持续向好、合作领域不断深化的佐证。(戳此回顾)

部分图文来源:

《和平与友谊——丹麦与中国的官方关系 1674-2000》,作者Christopher Bo Bramsen,林桦译,由NIAS出版于2000年

编辑来源: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

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了系列船舶与海洋工程专题论坛、峰会、展览的基础上,总部上海的国际船舶海工网和上海帅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定于2020年12月2日-3日2天在上海市举办的“2020年绿色智能船舶海工国际展览和论坛”。(英文名称:Green Intelligent Ship & Offshor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20 ( GISOSIC) ,同期举办“第五届船用压载水系统BWMS和洗涤塔上海峰会”。展会将邀请国内外的船东、船厂、研发单位、设备厂商、配套厂家、设计、贸易、服务和投资等单位代表参加,交流、探讨和分享今后绿色船舶市场机会现状和趋势等。

活动主要内容和议题将包括但不限于:绿色智能海事技术、海洋装备新发展新趋势,新船型、新海洋装备项目,新动力装置,LNG动力,压载水系统、脱硫洗涤塔应用、FGSS、变频技术,空气润滑应用、风力助航,环保技术,污水处理、SCR,新能源技术,锂电池、氢能、风力,数字化技术、数字化造船、虚拟现实,3d打印,仿真技术,智能航运、航海技术、智能机舱,数字航运平台,造船新工艺、新应用、智能造船,数字造船,新节能减排技术,清洁能源,核能、低硫油、生物燃料,减振降噪,轻量化应用,新材料,新涂料等等发展、趋势、机会、挑战和国际合作等。

咨询报名邮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